点赞中国这项全球领先技术不能不提那场惊心动魄的试验_行业新闻_华体会登录体育网

点赞中国这项全球领先技术不能不提那场惊心动魄的试验

日期:2024-07-21 发布人: 行业新闻

  【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及时获取国际教育,科技,文化,经济及世界语(Esperanto)最新资讯】

  58岁的郑代雨穿着由铜丝制成屏蔽服进入等电位,连弯腰都很困难。他任由高压电靠近自己。因为电流的通过,郑代雨的头发都呈竖立的状态,鼻尖也出现了放电现象。现场的人们,心提到了嗓子眼。

  与此同时,电压还在不断地提升,90万伏,100万伏,110万伏……一直到1000伏才终于结束,郑代雨安然无恙,试验成功了!

  这是1984年8月2日,在武汉高压研究所的高压试验场内进行的我国特高压首次人体带电试验。在80年代,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在探索试验特高压输电技术,没有成熟的经验方法可以借鉴,这次试验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试验不但在世界电力史上创造新纪录,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工作。2009年1月,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的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建成投运,成为世界首个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

  目前,国家电网已累计建成“八交十直”特高压工程,在建“四交一直”特高压工程。拥有世界上首套特高压标准体系,在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领域处于国际“领跑”水平,不断地刷新着世界纪录。同时,也实现了我国特高压技术、装备、工程总承包和生产运营成套“走出去”,在7个国家和地区的骨干能源网的所有项目运营稳健,全部盈利,成为中国向世界亮出的“新名片”。

  中国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区域,是中国人口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黄金经济带。在这片只占中国国土面积5.2%的狭长地带上,超过500万人的特大城市有12个,聚集了全中国超过23%的人口,同时创造了近四成的国内生产总值。

  巨大的产能背后是巨大的用电需求,这些区域的用电量总和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仅靠就近建设发电厂来满足用电需要,那就意味着这些城市将会被上百个大中型火电厂包围或者布满几万台巨型风机,同时城市周边将会兴建上千条专门用来运输煤炭的铁路、公路。以保障每天上千万吨的煤炭供应量,这显然难以行得通。

  中国的另一端,是广袤的西部地区。这里虽然地广人稀,黑寂一片,可是却蕴藏着巨大的能源宝藏。

  “我们国家能源和资源的分布主要在西部,北部,但是70%的用电主要在中部、东部和华北地区,能源和资源与生产力之间呈现逆向分布,而且距离很远。”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维江表示。

  要想把西部这些清洁能源输送到中东部地区,需要跨越2000多公里以上的距离。解决这么远距离的能源输送,就不得不提到一项全世界最先进的、只有中国全面掌握并且开始大规模工程应用的技术——特高压输电技术。

  这个技术是过去20年全球电网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创新,特高压是由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和±800千伏及以上直流输电构成,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少占地的综合优势。

  我国用近10年的时间,全面掌握了特高压输电成套技术,占领了国际高压输电技术制高点。在输电网建设领域,我国从设备研制、工程设计到施工安装等各方面技术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自主研制了以全套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为代表的各类输变电新材料、新设备,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对于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美国前能源部长比尔·理查德森十分羡慕,他指出美国的电力系统还停留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水平,美国的电网建设需要向中国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对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进行初步研究,到取得今天的成就,可以说走过了一条布满鲜花和荆棘的曲折之路。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网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当时许多电力权威专家一致认为,我国是一次能源和电力负荷分布极不均衡的国家,上下游之间的距离远达数百甚至上千公里,传统的超高压输电技术难担此任。因此,更高电压等级输电实用技术和研究工作必须与电压等级的论证同步进行,并尽早起步。

  1984年8月2日,我国特高压首次人体带电试验在武汉高压研究所正式启动。这是一次要将1000伏高压电靠近人体的试验,以用来验证高压环境下人体带电作业的安全性。

  试验组首先用了动物进行带电试验,将两只兔子放进特制的吊笼内通过1000千伏高压电流时,结果证明兔子安然无恙。

  在确定了试验的安全性后,真正的主角出场了,他就是郑代雨。一位颇具几分传奇色彩的人物,曾先后6次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一生致力于我国电网建设并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58年4月,郑代雨曾在线路不停电的情况下,徒手完成了220千伏高压线的检修,这一事件成为当时中国电力工业技术革新的重大成果。

  但是1000千伏高压试验在当时还是一个禁区。但是58岁的郑代雨不顾危险和家人的反对,坚持亲自上阵,完成作业。试验之前,郑代雨郑重地给组织留下了这样的遗言:请组织放心,我做这个试验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当然也要准备万一操作不当的时候,总有失误的时候,我没有怨言。

  试验开始,郑代雨连弯腰都很困难,因为他传着由铜丝制作而成的全身屏蔽服。高压电流通过时,郑代雨的头发都呈竖立的状态,鼻尖也出现了放电现象。现场的人们,心提到了嗓子眼。

  “继续升压,90万伏,100万伏,110万伏……”升压结束,郑代雨安然无恙,试验获得了成功!这项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进行过的试验最终获得成功,在世界电力史上创造了一个新的记录。

  中国特高压首次人体带电试验的成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工作。两年后,中国开始了“特高压交流输电前期研究”项目。2004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国家电网的战略构想。

  2006年8月9日,国家发改委下达了《关于晋东南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项目核准的批复》。

  我国特高压国家电网的建设道路自此正式开始。2009年1月,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的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建成投运,成为世界首个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

  晋东南—南阳—荆门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在建成投运5年之后,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的标准化验收,管理委员会专家组宣布:我国建成世界上首套特高压标准体系。

  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运行电压最高的交流输电工程

  国标委副主任方向表示,作为首个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项目,该工程在世界上率先形成了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标准体系,其多项研究成果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大电网会议组织(CIGRE)和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等国际权威组织采纳,中国特高压交流电压被确定为国际标准电压,“在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领域,中国标准已经处于国际‘领跑’水平”。

  2014年,一条“中国特高压技术首出国门”的消息震动业界——北京时间2月7日20时,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巴西电力公司组成的联营体成功中标世界第三大水电站美丽山水电站送出工程。

  该工程将采用中国领先世界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把巴西北部亚马逊河流域的水电送到2092公里外的东南部负荷中心,从而成为中国特高压品牌走上国际舞台的启幕之作。

  “以前都是我们去找人家,现在都是他们来找我们”,长期从事科技管理工作的国网副总工程师王益民这样描述国网跟那些昔日技术主导者的关系,而主导权的易手,并不全因买方、卖方市场角色的转换。王益民对找上门来寻求技术合作的跨国公司直言,你不要跟我说你这个产品在哪个国际大公司用过,“你到我这儿来,别人用过的,我不要;你要跟我合作,就得把你最顶尖的东西拿出来,我们一起研发,填补空白,再用到全世界去。”

  这份豪气不仅来源于国网已在世界上率先建成“二交三直”特高压工程,更来源于这些工程中“世界运行电压最高、输送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高”的指标一次又一次被刷新;来源于整个特高压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全在我们手上”。

  据统计,2016年,国家电网公司境外资产总额400亿美元;2017年末,这个数字迅速增长至600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50%。

  目前,国网公司投资运营了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希腊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骨干能源网,境外投资额折合人民币约1300亿元,所有项目运营稳健,全部盈利。

  尽管已经站在“领跑”的位置,我国依旧不断地刷新着自己的记录,同时也是世界的记录。

  2018年4月15日,随着西电东送±1100千伏“新疆准东—安徽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的最后一相导线顺利跨越长江,昌古特高压长江大跨越工程全线贯通。这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目前,国家电网已累计建成“八交十直”特高压工程,在建“四交一直”特高压工程。在运在建23项特高压工程线万千米,变电(换流)容量超过3.3亿千伏安(千瓦)。

  现在,国家电网公司的特高压交流、特高压直流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特高压,是世界电力的珠穆朗玛峰,实现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引领,带来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成为中国向世界亮出的一张“新名片”。

  「学外语」全球7000种语言中,哪种语言最好学?世界语Esperanto

上一篇:国网湖北电力启动1100千伏特高压设备现场试验技术探讨研究

下一篇:福建岚科新能源科技展开有限公司建立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返回新闻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