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张家港市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_产品中心_华体会登录体育网
产品中心 +

产品中心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张家港市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各镇政府,冶金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双山香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属各单位(公司),各条线管理单位:

  《张家港市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1−2023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张家港市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1-2023年)

  为加快推进全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层次地融合,以数字化技术创新为驱动,促进工业经济各种要素资源高效利用,提升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各环节智能化水平,加速数字化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制造强市建设,制定本工作方案。

  深入贯彻习关于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的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充分的发挥我市制造业体量大、需求强、基础好的优势,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工业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新动能,促进全市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1.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注重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激发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动力。

  2.政策引领,社会参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宽松环境。通过财政、金融等资金带动,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更好地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3.服务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服务方式,推动智能制造服务机构与制造业融通发展,促进数字化技术应用,带领企业跨界融合,形成优势互补、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2021年起,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1290家规上工业公司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其中,2021年完成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690个,2022年完成600个,2023年巩固提升,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最重要的包含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诊断服务项目、智能化数字化改造项目、企业上云项目、示范标杆项目、智能制造基础管理能力提升项目等。到2022年,完成市域范围5G基站全覆盖,其中,2021年累计建成5G基站2472个,2022年累计建成5G基站3470个。

  (一)加大诊断服务力度,持续引领两化转型发展。持续发挥智能制造诊断服务的引领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企业自主选择服务商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公司进行智能车间(工厂)诊断,顶层规划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通过专家深入工位、产线、车间一线的“入驻式”服务,推动智能制造技术资源与企业深度对接,带动企业加大技改投资力度,提升智能制造水平。2021年完成智能制造诊断服务项目60个以上,到2023年,累计完成智能制造诊断服务项目200个以上。

  (二)树立打造标杆示范,带动企业深度全面改造。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生产设施、工艺条件和管理服务等做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2021年实施智能化数字化改造项目150个以上。组织并且开展张家港市级示范智能车间评选工作,加快树立一批综合效益显著的示范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引领企业智能化发展。强化工业互联网在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应用,打造全产业链、制造全流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的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021年,建成苏州市级以上示范智能车间等示范标杆项目50个以上。到2023年,累计建成苏州市级以上示范智能车间等示范标杆项目300个以上。

  (三)强化管理基础能力,提升企业数字化应用水平。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努力提升企业在数据采集、上传、存储、清洗等方面基础能力短板。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选择有能力的优秀数据服务商,每年为300家公司可以提供数据采集、分析、输出等服务,通过提高数据采集率和利用率,拓展数据应用场景,提升企业可视化管理上的水准和决策效率,提升数字化普及率。鼓励企业贯彻《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优化业务流程调整组织架构,推动和实现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四要素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2.0。支持工业公司核心业务系统和重点设备“上云上平台”,提高数据的流动性和价值,2021年新增企业上云项目200个以上,到2023年,累计完成企业上云项目1000个以上。

  (四)鼓励技术服务输出,加速行业智能化推广。加强内外资企业交流互动,促进资源的互补、整合、共享,鼓励有条件的行业标杆企业依托自身技术优势,放大“溢出效应”,输出解决方案和经验,争创苏州市“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技术服务输出标杆”,并给予资金奖励支持。支持大中型企业剥离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信息服务等技术业务,成立独立法人实体,在服务原企业的同时,面向行业、面向社会,提供专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服务。

  (五)坚持目标绩效导向,支持服务商做大做强。通过对实施企业和服务机构给予一定补贴的双向支持,降低企业数字化升级改造成本。根据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服务商、工业网络站点平台等服务机构为公司可以提供的方案、帮企业解决的困难,以目标绩效为导向,对已实施解决方案并取得成效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依托腾讯云(张家港)工业云基地及现有60余家专业服务商,面向企业展示擅长服务的领域,通过诊断服务等工作的带动,力争培育一批优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服务商和服务企业数、连接设备数上规模的工业网络站点平台。每年分行业、分领域组织解决方案供需系列对接活动不少于10场。

  (六)加强创新支持力度,推动关键领域技术突破。围绕国产装备、国产数控系统、国产工业软件目标,推动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与工业网络站点平台、云服务商、智能制造技术和系统集成商等开展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支持智能装备和核心零部件研发和首购首试。加快工业大数据和工业APP发展,积极对接工联院、信通院等大院大所,落实相关战略合作协议。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应用区块链等创新技术,围绕产业链骨干企业,依托工业公司资源集约利用平台数据库,精准服务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鼓励企业通过接入节点,加速数字化转型。加强标准创新引领,热情参加制定国际、国家、行业和区域标准,完善重点产业智能化和数字化有关标准体系。

  (七)推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顾问制度,完善数字化生态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立企业智能化和数字化顾问制度。通过构建以高校、技工院校、金融机构、行业专家、培训机构、企业高管等为主体的咨询顾问团队,结合企业技术和资源现状,围绕制造和运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在线测评、现场调研、专家访谈、数据分析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促进产业资源整合。每年为公司可以提供不少于300次免费顾问咨询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机制,设计推出专项金融理财产品,加大对智能装备企业、实施“机器换人”企业和数字赋能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对合乎条件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人才予以一定支持,加快智能制造人才学科体系和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充分的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其开展政策宣讲、供需对接、技术交流、业务培训、项目管理等公共服务,放大资源汇聚效应和倍增效应,带动全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发展。

  (八)加快网络设施建设,逐步提升保障能力。快速推进5G基站建设和全光纤网络部署,加大对5G建设的考核奖励力度。2021年累计建成5G基站2472个,实现全市中心城区和各板块镇街地区、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2022年累计建成3470个,实现市域范围全覆盖。2023年,在5G网络深度覆盖的基础上快速推进5G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支持5G、IPv6、工业无线等技术和新型工业设施改造升级企业内网,加快工业互联网终端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打造一批可复制的“5G+工业互联网”样板工程和典型场景,夯实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统筹协调和推进落实工作机制,日常协调工作由市工信局会同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人社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政府金融办、市大数据管理局共同负责,推动形成市镇联动、部门协同、多措并举、高效有力的推进机制,确保各项任务按照进度及时落实完成。

  (二)加大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省、苏州市级相关资金支持,鼓励镇(区)出台专项政策,配套安排资金,努力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资金保障体系,助力企业组织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强化政策联动,发挥引导带动作用,加大力度,精准支持,为企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强化任务落实。根据工作目标,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工作职责,强化时间节点,加强监督考核,并将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作任务列为镇(区)绩效考核指标。确保各项指标任务按时完成,保证企业切实享受到政策实惠,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实现全市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上一篇:高压试验变压器设备

下一篇:【行业前瞻】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变压器行业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