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山“冰眼”观天象_产品中心_华体会登录体育网
产品中心 +

产品中心

梅花山“冰眼”观天象

  近日,贵州电网公司建成了南方电网公司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梅花山凝冻气候灾害与装备安全贵州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南方电网公司科学技术创新的一个新的里程牌,也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实践。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国家科学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创新平台,“梅花山凝冻气候灾害与装备安全贵州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梅花山站”)是南方电网公司重要的科学技术创新基地,也是南方电网公司积极融入国家科技发展的策略的一个窗口。

  “野外观测站的认定,有力地丰富了南方电网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内涵,体现了公司落实国家科技部和贵州省政府‘科技入黔’的行动。”梅花山站负责人曾华荣说,野外观测站的认定,为南方电网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贡献了贵州电网力量。

  “梅花山站的建设,是基于已建成的梅花山防冰基地,充分的利用行业优势,围绕云贵高原低温凝冻气候成灾、致灾机理的科学问题与灾害防御的关键技术而建设。”曾华荣介绍说,“梅花山站通过开放型科学观测与试验研究,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高水平发展。”

  野外观测站究竟能做什么?曾华荣说,“科学研究的基础来源于各种科研数据,梅花山站能为高海拔地区的覆冰灾害预测、融除冰处理和非干预式防冰等研究,提供第一手的科学观测数据和资料,为探索南方电网规划设计和防冰技改提供最为关键的数据参考。”

  目前,覆冰监测系统经过不断地迭代发展和应用,实现了从“看得见”到“看得清”“看得远”的转变。876套覆冰监测系统,实现了全省未来3天覆冰预报。通过气象数据、导线拉力数据、覆冰图像等基础数据的获取,支撑全省应急物资调拨、应急队伍调度,保障全省冬季生产生活正常运作,推动电网防灾抗灾从“被动抗冰”向“主动防冰”转变。

  梅花山站拥有47米高试验门型架、6000安培大电流发生器、750千伏交流试验电源、正负800千伏直流试验电源等大型试验设备,具备开展覆冰设备工频电压特性试验、直流电压特性试验、大电流交直流特性试验、电弧闪络细节的观测试验、自然覆冰的人工观冰试验等综合试验能力。

  在综合试验成效方面,基于长期的观测与试验,首次研制了新型超润滑非涂敷型防冰导线年寒潮期间覆冰量未超过普通导线%;开发了手持式、移动式观冰技术、防凝冻摄像技术、适用于长跨距、多塔型的覆冰厚度计算模型等新型观冰测冰技术,获得了绝缘子覆冰增长规律原始数据,为线路覆冰监测的安全稳定评估提供了基础。

  同时,未解决电网融冰难题,曾华荣团队持续开展了电网抵御凝冻灾害融冰关键技术探讨研究,解决了困扰导线、地线和光纤复合地线高效、可控、安全、精准融冰的关键科学技术难题,实现了融冰技术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研发的系列可控直流融冰装备得到了广泛应用。

  “梅花山站逐渐形成了以‘云贵准静止锋凝冻灾害演化与致灾理论’‘云贵高原复杂地形凝冻灾害精细化预报技术’‘能源装备安全防御与环境适应性’三个特色研究领域,建成了以梅花山为主站,全省覆冰在线监测网络为子站点的“空-天-地”全天候凝冻气候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曾华荣说,梅花山站的研究成果,不仅保障着贵州电网5.5万公里输电线路“大动脉”的安全,同时,还支撑了我国凝冻灾害下云贵高原区域能源输送、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国计民生产业和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

  在梅花山站二期试验场,一座200米的铁塔高耸入云,这是目前所知全球最高的永固气象塔。2023-2024年冰期,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科研院所40多位科研人员在野外观测站热火朝天地开展各类防冰技术观测与研究。

  据统计,气象塔仅去年11月份验收以来,持续积累的不同高度层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积冰厚度等数据即达5000万条次,为不同海拔高度的电网覆冰研究和未来大跨距超/特高压铁塔规划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撑。

  “从去年以来,梅花山站积极开展‘客似云来’开放机制探索,吸引了系统内外10多家高校与科研院所长期在此开展科研活动。”曾华荣说,“仅去冬今春寒潮期间接待和配合外部高校和科研机构达11个,人数达349人次。”

  曾华荣说,“梅花山站不仅是南方电网内部的创新平台,更是凝冻灾害下,为国家基础设施安全发挥重要科研支撑的开放性平台。”

  如今,梅花山站持续面向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紧紧围绕研究目标和特色研究方向,着力打造国际先进的开放型科学观测与试验研究平台,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同时,梅花山站还牵头或参与制定并发布国家、行业标准12项,并于2024年3月成功组织承办了直流融冰装置系列国家标准修订会,为我国电网防冰减灾、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及运行标准。

  未来,梅花山站将依托覆冰监测系统开展数字化改造升级,构建数据观测、获取、汇集、处理的智能化体系,建设数字化开放网络站点平台,实现观测数据动态发布、科普教育及功能展示,打造永不落幕的数字化观测平台。

  通过3-5年,努力建成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站,持续开展防冰减灾新技术应用、新设备开发和灾害预测预报,将梅花山站建设成国内外一流的开放共享平台、科学技术创新引领高地、人才教育培训和示范服务典范,为国家能源安全科学技术创新发挥非消极作用。(文/图 陈举、杨旗、申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冷门”却是好车,这款合资B级,比凯美瑞漂亮10倍,仅售8万却无人识货

  翔升推出旗下首款 RTX4080 SUPER 显卡“战神”,25 周年纪念设计

  颜值太吸睛!蓝戟A750 Photon《艾尔登法环:黄金树幽影》联名款图赏

  教育资讯播报 猿辅导素养课馆长公益直播课真正开始启动;河南濮阳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19条



上一篇:全球电网升级改造背景下变压器行业高景气可期

下一篇:【行业前瞻】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变压器行业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