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在四川省微生物组成與生物制作中試研發渠道的工程技術中心,研發人員正對發酵液狀態進行檢測剖析。200米開外的中試車間,裝著發酵液的瓶瓶罐罐“搖身一變”,成為3層樓高、轟隆作響的生產罐。 中試研發是推動科技效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的關鍵環節。2023年7月,習總書記來川視察時強調,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效果轉化上同時發力。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對“建好省級中試研發渠道和西部中試中心”作出決策布置。 日前,第一批11家四川省中試研發渠道出爐。四川省微生物组成與生物制作中試研發渠道是其间之一。近3年來,該渠道服務企業55家,上市66個中試服務產品,培養孵化四川百川金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科技型企業。 微生物组成與生物制作,就是以菌種、細胞、酶等作為“制作工廠”,通過组成生物技術,實現物質間的轉化,獲得醫藥健康、農業、食物、日化等領域的目標產品,如護膚品、抗生素等。 四川省微生物组成與生物制作中試研發渠道,由成都金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牽頭建設。后者是四川省食物發酵工業研讨設計院的全資子公司和效果轉化基地。 “在實驗室構造的菌株能否產業化,往往是不知道數。”四川省食物發酵工業研讨設計院副院長、成都金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鎮江舉例,“工業扩大”會引起“質變”,不同的環境條件和生產本钱下,菌種的穩定性、裝置裝備適配性等,都是需求考慮的問題。 在李鎮江看來,组成生物的產業化扩大過程環環相扣。一環未扣,產業化落地將成為一紙空談。因而,不斷試錯的中試研發尤為重要。 同時,這一領域也有組建省級中試研發渠道的天然優勢。與其他產業比较,其间試研發裝置和設備具有通用性。“比如烹飪用的鍋,同一個設備,运用不相同的原资料便可生產出不同類型的產品。”李鎮江說。 在該渠道中試車間,有的生產罐一人高,有的生產罐有3層樓高。從50升小試設備到50噸產業化設備,再到配套的檢測剖析設備,在這裡可實現微生物菌劑、多聚氨基酸、生物多肽等组成生物學產品的研發改進、檢驗檢測及生產加工。 解決“扩大”產生的“質變”,還要催生產業化帶來的“量變”與“質變”。李鎮江將渠道助力中試研發環節的思路,總結為“研發+中試+代加工+產業化”。中試研發服務結束,並不意味著畫下句號。過程中,還需結合市場需求,发掘發現具有市場價值的產品,篩選真实具有發展远景的項目進行孵化。 時間挨近正午,走進渠道的農業大棚,溫度陡然升高。這裡的蔬菜長勢杰出,離不開噴洒的新式肥料增效劑聚谷氨酸。2019年,天津科技大學技術團隊到此進行相關研發效果的中試熟化,在國內首先實現聚谷氨酸50噸規模生產技術開發,產量高達60g/L,較之前水平提高200%以上。僅半年,便實現規模化生產。 在廣闊的市場远景下,成都金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與天津科技大學聯合投資建立四川百川金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繼續推動科研效果產業化。现在,該項目年產值達5000萬元。 面對“‘人’和‘錢’從哪裡來”這個問題,李鎮江講起成都金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建立的故事。 2008年,在對科技效果轉化的火急需求下,四川省食物發酵工業研讨設計院投資5000萬元,建起成都金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這一效果轉化基地。研發生產的曲酸等產品,廣泛應用於化妝品等領域,為企業掙得“第一桶金”。 四川省食物發酵工業研讨設計院100余名副高級及以上人才,為渠道發展供给了人才支撐。此外,中試渠道“工程師+運營團隊办理”共計50余人,同時外聘10余名四川大學、天津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讨所專家,解決了中試研發中關鍵的“人”的來源。 2022年,作為四川省食物發酵工業研讨設計院的上級單位,四川產業振興發展投資基金有限公司又對中試研發渠道進行了全方位升級建設。李鎮江說:“正是依托四川產業引導基金‘中試+轉化+基金’的支撐,我們才干對項目採取經費、投資、收購、入股等手法,极大的提高中試項目轉化成功率。” 中試研發處於效果轉化前期,特别需求金融資本投早、投小,給予重點關注支撑。四川省機械研讨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彭瑋舉例,他們參與研發的FLASH醫療機器人,现在已開發出功用樣機,但還需在中試階段進行廣泛的臨床試驗、醫療器械型檢等作业。這個過程投入大、周期長、不確定性高,“许多資本要麼已失掉‘耐性’,要麼被風險嚇到,效果轉化有或许就停步於‘最终一公裡’。” 李鎮江提及,四川已在開展解決企業和中試研發渠道后顧之憂的有利嘗試。5月31日,四川省中試研發有限公司在成都揭牌運營。運營后,將創新財政資金支撑形式,整合使用高校院所、企業及地方政府中試渠道資源,建立协作機制,组织中試任務,分擔中試費用,並積極開展企業孵化培养作业。 “下半年的訂單已排滿。”成都金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中試工程師庹有朋介紹,现在,生物基资料、提取分離、活性特肥等中試生產線正在全力運行,爭取有更多效果和產品產出。 “力爭通過5年時間,開展中試熟化項目60個以上,落地轉化項目10個以上,力爭孵化生物组成領域科技型企業4—6家。”李鎮江還提出一個設想——打造生物组成數字化中試工廠。 他说到,未來,渠道將在人才隊伍、裝置設備、創新渠道、中試轉化、基金賦能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升級建設,“更加成體系,爭取招引全國更多组成生物項目落地四川。”(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露敏 彭瑀珩)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