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学院始建于2004年,是青岛黄海学院成立最早、总实力最突出的二级教学单位之一。学院先后获评青岛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山东高校科教兴鲁先锋基层党组织、山东高校党建标杆院系创建培育单位。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电信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车辆工程系、船舶工程系、工业设计与图学系、机电工程系7个系。现在已经成为我校专业特色鲜明、总实力突出的二级学院之一。
学院现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智能产品研究开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船舶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7个专科专业。现有山东省特色专业2个;山东省精品课程6门;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1门;青岛市重点培育学科1个。拥有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级以上教改、科研项目,山东省本科卓越工程师计划项目,山东省工业机器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项目,青岛市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青岛市现代学徒制项目等30多个重点项目。
学院建设有现代加工技术、3D打印技术、机械设计拆装、工业机器人、汽车拆装、船舶制造仿线个实验实训室,面向机电类、汽车类、船舶类等专业,是有关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中心,也是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学生开展课外科学技术创新活动的场所。
目前拥有各种实验仪器设施1800台套,价值2000余万元,主要有五轴联动加工中心、3D打印机、三维扫描仪、工业机器人、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箱、数字电路实验箱、模拟电路实验箱、PLC实验箱、传感器实验台、液压综合实验台、自动变速箱实验台、发动机实验台、各种船体模型等设备,承担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信息、车辆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开设实验项目近700个,服务全校,面向社会。
学院拥有“青岛市工业机器人人才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是集工业机器人本体展示、工作站集成、人才培训、特种机器人研发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平台拥有工业机器人码垛教学工作站、工业机器人分拣立体库工作站、工业机器人机床上下料工作站、工业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等4个区域,是具有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教育培训、产品测试与维护、行业应用展示作用的综合性工业机器人平台。
平台突出教学模式,贴近企业紧迫需求,融合对口新技术工作岗位,提升就业整体水平。同时,平台全力为学生提供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工业视觉应用等技术技能培训,增强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竞争力,2017年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工业机器人工程研发技术中心”,2019年我校被工信部考试中心授权为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的技能鉴定考试站,学生在实训室就可以考取行业、工信部技能证书,同时课程的线上资源作为青岛周边规模以上企业员工的技能提升和机器人资格鉴定的辅助资源,服务地方经济,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好评。
学院格外的重视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培养,组织成立了机器人创新、机电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等7个工作室,开展了科学技术创新创业竞赛、创新科研项目课题立项等活动,激发学生创意,培养创新热情,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近三年,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学技术创新竞赛获得奖励667项,参加竞赛学生2379人次,受到社会各界及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近年来,学生授权国家专利60余项,获批科学技术创新项目100余项。“机器人创新工作室”连续4年被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称号,王少宏、和雷涛等多名同学被授予“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干部”称号。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采取订单培养、校企合作、服务外包等多种方式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慢慢地提高就业质量,与青岛特殊钢铁集团、力神(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雷沃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北汽新能源青岛产业基地等有名的公司建立的长期而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毕业生打造了绿色就业通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学院积极为毕业生海外高端就业拓展就业新空间,开展“赴日卓越工程师人才教育培训项目”,该项目是青岛市引进的服务外包重点项目,在强化培育学生本专业的工程能力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基础上、开展日语培训及系列日企文化、国际交流、国家服务外包产业和人才政策等方面的培养,达到日语N2等级并经过面试后毕业生拿到工作签证,成功赴日就业。就业人员将实现年薪20万元以上的高薪、有名的公司工程师岗位的高质量就业,享受日籍工程师全部同等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